成都市成华区北新实验小学开展草堂研学活动
文章来源:中国晨报 作者:曾祥云 编辑:安云 发布时间:2023-05-18 浏览量:1962次
(中国晨报 曾祥云 颜军)5月16日,成都市成华区北新实验小学组织开展草堂研学活动。早上8.30分,四年级近300多名学生、老师及部分家长志愿者们分乘9辆大巴车,驶向杜甫草堂目的地。
来到杜甫草堂,各班学生在专业的教官和老师、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按序进入草堂寺,由专业的讲解员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同学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听着。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省巩县,原籍湖襄阳。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三十五岁以后,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到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暴发,杜甫先后辗转多地,(759年)他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志。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 ”、“三别”等名作。虽然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饮中八仙歌》中就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报负。杜甫虽然在世时民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历五年(770年)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这个古代诗歌中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为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诗人来到成都草堂寺定居了八年,给我们留下了一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够来到这里,瞻仰她,了解他,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历史文化。
全体同学们通过学习、观摩,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了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大家在教官和老师的带领下,一处一处的参观,学习。
中午,同学们在教官和老师的安排下分别在不同区域的大树下,分小组围着在一起享受自带午餐,个个同学把各自带来的小食品拿出来给同学们分享共饮,一个个吃得其乐融融,开心快乐的样子,展示出团结友好的喜悦氛围。
下午2.30,在教官的带领下,安排了同学们做趣味游戏和趣味活动,同学们玩得开开心心的。其后安排大家自由发挥书画油墨画,同学们用不同风格、不同色彩在纸伞上画出了各种派系的油墨画作品,真的是繁花似锦、百花齐放。
来到文化长廊,老师特别安排举行了让学生代表与同学们分享学习了解诗人的一生和阅读杜甫的诗歌作品。
研学活动,北新实验小学遵循市、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在疫情全面放开之时,组织了这次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走出去,亲进大自然,了解历史,在草堂寺里,同学们学习认识了古代的众多著名诗人,杜甫、李白、苏轼、苏辙、苏洵、陆游、陶渊明、李清照、孟浩然、陈子昂、白居易、王维等等,深刻接受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传统文化学习,以鼓舞同学们学习和爱国的劲头,具备有爱国主义的远大情怀。
5.00同学们乘车平安返回学校,结束了一天的草堂研学活动。